眼下,广袤乡野正展开一幅以希望为底色的振兴长卷。这场始于阡陌之间的深刻变革,既需要政策甘霖的持续浇灌,更离不开每双勤劳双手的共同勾勒,新时代的劳动者正用汗水浸润乡村振兴的沃土,让古韵山丹焕发产业兴旺的勃勃生机。
产业振兴是激活乡村的源头活水。时下,正是春季芦笋的成熟采摘期,走进陈户镇岸头村芦笋种植大棚,春日的“礼物”悄然而至。一株株芦笋伴随着泥土的芬芳破土而出,种植户陈正安和采摘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陈户镇芦笋种植大棚有116座,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种植大棚,年底为农户保底分红,吸纳务工人员40人,人均月增收4000元以上。
陈户镇陈户村村民 周东:家离芦笋种植基地比较近,来去很方便,活也不太累。在这儿干活不但有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我觉得很不错。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所在。在山丹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架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抢眼。大棚内,一根根芦笋翠绿挺拔,工人们忙着采摘、修剪、打包,一片繁忙景象。
山丹县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职工 陈剑:我们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滴灌,每年产量一亩地能有一吨左右。芦笋25公分就达到采收标准,一天一采,八点左右开始采摘,一个棚一天能采300斤左右。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由无数奋斗者共同执笔。农业劳动者以勤勉之姿耕耘沃土,畜牧业工作者同样以奋进之态坚守牧场。
走进山丹县兴瑞恒业农牧有限公司梅花鹿养殖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机械轰鸣,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挡加速。
山丹县兴瑞恒业农牧有限公司梅花鹿养殖基地项目现场负责人 陈振华:60栋圈舍4月底就完工了,5月份计划把整个主体圈舍、办公砌体全部建完,现在草料棚和堆粪场也在热火朝天地干。到 8月底左右从东北引进梅花鹿,前期以繁殖为主,后期进行鹿产品的加工。
山丹县清泉镇北滩村支部副书记 梁泽安:梅花鹿基地建成以后,可以有效解决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预计建成后带动就业 10余人,对我们周边的土地流转起到一定作用,为梅花鹿基地提供饲草作物,梅花鹿的粪污可以还田循环利用。
据了解,清泉镇梅花鹿养殖繁育及生态观光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创新推出“养殖繁育+观光”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观光、度假、研学于一体的“鹿文化”主题旅游体验区。项目建成后,将为大型养殖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提供优质的鹿茸、鹿血、鹿尾等产品,还将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目标。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劳动最光荣的旋律愈发嘹亮。近年来,山丹县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涌现出一批批劳动者在焉支山麓的阡陌间挥洒汗水,将“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谱写成激荡山河的振兴交响。(山丹融媒记者?拜占红?马尚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