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11-05

为充分发挥海外智力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2025年11月2日至5日,市林科院特邀印度理工学院Amit Kumar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李通青年研究员两位海智专家,联合兰州大学马维兢研究员、山东大学董俊夫副研究员、河西学院高海宁教授等本土学者,聚焦“河西走廊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与科学考察活动。

学术交流环节,专家们以“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应用”为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成果分享。Amit Kumar 教授从全球生态治理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瓶颈问题与绿色转型机遇,为区域低碳生态建设提供国际参照;李通研究员则以全球典型区域为样本,结合土壤有机碳估算技术的实践案例,解析技术难点并提出前沿研究方向,为河西走廊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思路。马维兢研究员、董俊夫副研究员、高海宁教授则从本土实践、技术集成与政策优化等角度作了深入交流,海内外智慧的碰撞为区域生态治理路径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拓宽了思路。

科学考察环节,专家先后赴临泽县北部荒漠区和甘州区黑河林场,实地观摩了张掖市在防沙治沙、林草植被恢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现场交流中,海内外专家结合国际生态修复理念与张掖本土实践,就技术路径选择、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技术与推广模式等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了诸多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

近年来,市林科院紧扣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需求,已先后邀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多名专家来张开展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在研究视野拓展、实践经验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市林科院将持续深化与海内外高层次专家的协作联动,充分发挥海智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国际先进技术的本土化转化与落地路径,逐步构建“智力共享、技术共研、成果共用”的长效合作机制,为区域生态治理体系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与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