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4-09-26
张掖市市场监管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坚持以服务提质效,多点发力打出组合拳,持续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优质营商环境,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积蓄前行动能,着力在营商环境再优化上提供新智慧。张掖市市场监管局以“对标先进地区深入思考,查找补齐短板弱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意图,通过开展命题破题、调研分析、授课答辩等,深入进行优化营商环境现状成效、堵点痛点、工作思路等的想法互融、思想碰撞和合力凝聚,提出科学对策,103讲“微课”为推进市场监管部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了路径方向和智慧引领,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需要。组团外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实地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先进城市和地区优化营业环境好理念、好做法、好成果,为打开工作新局面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二、加力提升效能,着力在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上注入新活力。一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重塑办事流程,根据联办服务事项,牵头与5个市级部门和6个县(区)协商建立联办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做到业务并行,形成横向无界沟通,纵向直达县区的立体化工作格局。开展“局长坐窗口、走流程”活动,全程参与事前咨询、排队办理、网上办理等业务,通过“现场把脉”“换位思考”,“零距离”体验,解决市场主体、市民群众办事难点堵点。二是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完善“企业开办专区”,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一窗通办”。充实“帮办代办”服务队伍,提升企业开办专业化服务水平。探索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企业开办智能自助终端,打造全天候零等候的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三是主动靠前服务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和政府重点项目登记对接机制,推行重点项目“容缺受理服务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及“邮寄送达便民服务”和“政银便民通”服务举措,帮助企业快速注册、快速落地、快速生产经营。元至9月,全市新设立各类经营主体9000户以上,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总数达15万户,增速5%。
三、聚焦运用保护,着力在助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上提升新水平。一是加快高价值专利创造转化。围绕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培育储备,不断提高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专利授权量增至14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9件,有效发明保持440件,高价值发明达到120件以上,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再增2000万元。大力扶持有机产品认证,力争全市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量持续走在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前列。二是加强地理标志保护运用。申请注册“山丹羊肉”“肃南马鹿”等地理标志产品,激发经营主体运用地理标志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好地理标志在提升区域品牌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强专项执法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专项行动,提升维权援助效率。创新保护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盗版侵权行为,强化权益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形成长效维权保护机制。
四、厚植法治土壤,着力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上展现新担当。一是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落细。出台《张掖市经营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工作规则》,聘请第三方对政策措施事先进行复核评估,着力在优化机制、完善措施、提高能力上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二是坚持存量清理与增量审查并重。组织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对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违法给予优惠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审查,对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政府采购、招投标、市场监管等领域政策措施进行集中清理,切实把好政策关,严防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问题发生。三是完善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将反垄断执法、公平竞争审查与优化政府治理效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台《张掖市经营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工作规则》,第三方机构提前介入评估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对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市场监管等领域政策措施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2023年以来存量文件7件,修订4件,废止3件,审查各类增量政策措施738件。
五、坚持宽严适度,着力在构建社会信用监管体系上彰显新作为。一是创新信用监管方式。将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纳入各部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推动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信用监管合力。加快推进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靶向监管、精准监管为目标,建立信用分类管理和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融合,分析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发布企业风险提示,加强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二是加大信用培育力度。鼓励信用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社会机构、企业、消费者主动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相关信用信息,提升系统的关注度和利用率。借助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深化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信用风险高的经营主体,通过联合惩戒和公示,提升信用约束威慑力。三是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落实“两轻一免”清单。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积极推行“首次不罚”“触发式监管”,探索实行“包容期”管理,采取行政建议、行政告诫、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布双随机抽查计划509个,完成抽查任务856个,已检查市场主体6593户;其中,发布跨部门联合抽查计划148个,完成抽查任务359个,已检查市场主体3222户。依托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将6707户A类企业、33244户B类企业、3808户C类企业、2197户D类企业的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日常监管活动,持续提高差异化监管效能,不断提升靶向抽查、精准化智慧监管水平。
六、务实笃行担当,着力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再上新台阶。把服务企业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形成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实施对口帮扶指导。以“三抓三促”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业务帮企、技术助企等主题实践活动,按照行业分类、属地监管原则,开展业务科室、基层监管所“一对一”对口“包抓联”帮扶,聚焦企业需求办成办好1一2件惠企便民实事,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增强发展信心和底气。二是开展行风建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对照《市场监管系统行风问题排查整治指引清单》所列的44项241个重点关注的行风问题,从审批服务、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三大方面规范市场监管工作。通过开门纳谏、信息公开、进企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将执法与服务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全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执法规范、清正廉洁的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三是强化消费投诉举报及涉企信访督办。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大型商超、景区、园区等设置ODR线上调解工作室;及时督办、解决、反馈有关企业服务质量、涉企收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干部作风等办理结果,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全市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